博山区创新设立“助企工作室” 探索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服务企业“三三新模式”

近年来,博山区工商联在省、市工商联的指导下,以向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为目标,从要素整合、周期管理、流程优化三个维度出发,联合人社、住建、税务、工信等部门,创新性地设立了“助企工作室”,融合法律服务需求联系、矛盾风险防控调处、法治教育培训、企情动态收集等多种功能,构建了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的助企服务“三三新模式”,有效推动了涉企纠纷的解决,同比下降18.6%。同时,区检察院特邀10名专业人才兼任检察官助理,针对专业问题进行精准问诊,显著提升了办案效率;区公安分局则通过实施民营企业警务“跑团”,获得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全市第一;区司法局则建立了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基地,引入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累计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60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意见240余件,成功解决涉企难题156件。截至目前,已吸引辖区2013家企业注册参与,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咨询类问题208件,诉前化解涉企纠纷503件,提供上门服务80次,培训2000余人次,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和知识产权保护与风险手册,发放调查问卷、风险提示书等1000余份,为辖区重点行业的风险规避提供了有力的工作指南。

一、设立“助企工作室”的背景起因

设立“助企工作室”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现实需要。经过多方调研,发现目前企业对营商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渴望获得更多的法律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希望在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下寻求更大发展的意愿越来越迫切,基于此,我们设立“助企工作室”,充分发挥法院、统战部、工商联职能作用,整合多个涉企部门,主动提前化解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并在体制机制层面予以固化。

设立“助企工作室”是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现实需要。我们在走访企业中,发现过去企业遇到纠纷往往一则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则一诉了之,顺其自然,造成商事案件较多。同时,企业还存在“跑腿多”“办事难”的困境,各职能部门尚未形成化解矛盾的联处机制和有效合力。

设立“助企工作室”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现实需要。设立助企工作室,将政府和企业拉到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让企业当主角,政府作为服务者,以“企业点菜、政府端菜”成为常态,积极回应企业的合理诉求、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添薪续力。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全要素助企服务“三张网”。针对助企服务管理条块分割、部门管理职权交叉等问题,打破条线壁垒,构建全要素助企服务“三张网”。一是四级联动“组织网”。成立优化民营企业法治营商环境专项工作组,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担任组长,区法院、区工商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12家职能部门、10个镇办、6个行业商会相关负责人作为专项工作组成员,构建起“区级领导—区直部门—镇(街道)—行业商会”为框架的“四级联动”助企服务网络。二是要素整合“资源网”。结合商事审判的工作特点,由区法院牵头,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满足商事解纷要求的助企工作室,下设“博山区商会之家”、“苗苗涉企联调中心”。区法院选派1名优秀法官专门担任助企工作室负责人,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安排对应行业商会专业人才常驻,人社、税务等12个职能部门按企业需求即时入驻。同时,选择熟悉法律、税收、劳动争议等方面的专家作为助企顾问,随时参与。三是职责清晰“责任网”。为使助企工作室高效运转,专门制定《助企工作室各单位工作职责》,区法院总牵头,负责协调相应职能部门,免费处理本地或异地的博山企业之间、博山与外地企业之间尚未进入诉讼程序的商业交易过程中的各类纠纷;我们负责收集排查企业法律风险需求,主动掌握辖区内涉企矛盾纠纷动态;区委统战部负责团结、帮助、引导、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收集民营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对职能部门的业务办理情况进行监督,对逾期不办理的事项,提交区委常委会解决;12个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对企业诉求及时办理,做好企业服务和培育工作。

(二)顺畅全周期解纷助企“三机制”。针对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企业办事难、精准服务难、交叉服务三大突出问题,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时段顺畅纠纷快速化解、联合会商调研、宣传推广推介三项机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一是事前建立纠纷快速化解机制。建立“专线+专网+专窗+专人+专门机制”的“五专”服务模式,制定排查汇总、案件分流、联席会议等9项细则,全方位受理企业咨询、求助、投诉,细化调解层面的技术分解和刚性约束。突出案件分析研判,对矛盾纠纷线索进行排查汇总后,区分不同情形和领域,按照类别精准分流到不同职能部门;对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多部门的矛盾纠纷,由联席会议确定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各负其责、共同调处,形成“纂指成拳”“五调联动”的工作合力,实现“闭环调解”全过程控制。通过诉前进行微信调解、视频调解等多种方式,在20天内成功促成8起纠纷全部达成和解,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顺利追回多年欠款。加强对重点企业靠前服务,提升解纷效率,为山东华成集团有限公司清收货款784万元。二是事中建立联合会商调研机制。建立“一周一联络、半月一会商、一月一汇报、一季一分析”协调会商机制,对于发现的属于涉企复杂、重大事项,及时提报工作室统筹安排职能部门、相关镇办参与会商。同时,围绕涉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企业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系统分类,按行业类型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展开调研活动。截止目前,已召开21次会商,35次调研活动,对180余家企业公司管理、贷款催收风险类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其中,山东正昌煤机有限公司因财产保全和保证责任问题向助企工作室求助,经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会商之后,帮助企业拟定和解方案,避免了因公司银行账户冻结而停产。三是事后建立宣传推广推介机制。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力,开启“浸润式”宣传新模式。突出“线下”宣传,整合商会资源,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推广“助企工作室”;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及镇村便民服务大厅印发宣传折页,要求进驻窗口办事人员、综合受理等人员对办事企业一对一推介。做实“线上”宣传,充分依托现代网络和新媒体,加强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运用,在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开办专栏,着力深化“助企工作室”服务宣传推广。

(三)明晰全流程精准服务“三规范”。针对企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专门建设助企平台,明确“清单式”“点单式”“订单式”三项精准服务企业规范。一是“清单式”规范发布各项助企政策。创新“E助企”工作模式,推行“清单式”普惠服务。通过到企业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问计于企、问需于企,综合企业需求和服务项目,以网页版助企平台、微信公众号“助企直通车”为主要载体,设置商会爱企、同心助企、政策扶企、法盾护企四个板块,从缴税纳税、社会保险、合同签定、企业开办等20个方面梳理利企政策,逐项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时限、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承办单位、联系方式等。二是“点单式”规范开展各类需求服务。创新“送教上门”个性化“点单式”培训服务模式,对需要进行法律培训服务的企业,专门定制符合企业特点的培训内容,以风险提示为脉络,结合典型案例聚焦热点问题,用通俗易懂的问答方式介绍法律知识点,同时,邀请陶琉、水泵、玻璃制品等我区重点行业的品牌企业、优质企业的负责人做主题介绍,共同探讨交流结构调整、优秀人才引进、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等,截止目前,已上门提供培训服务17次,累计培训企业负责人2000人次。三是“订单式”规范实施各类风控管理。通过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方式,向企业广泛了解具体法律诉求,形成法律风险防控手册“订单”。根据调研情况和收集到的法律风险防控“订单”需求情况,结合地区实际,选取诉求量大和本地区企业存量大的行业,确定法律风险防控手册的主题和形式,制定法律风险防控计划。制定泵类、耐火材料类、有机农产品、装饰行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四册,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手册一册,为辖区的重点行业规避风险提供工作指南。

供稿:淄博市博山区工商业联合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