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 依法调解——济宁市劳动争议调解协会化解某公司集体劳动争议案

一、基本情况

某厂位于济宁市,是一家成立于80年代初期的传统制造类企业。2020年开始,企业经营效益严重下滑,随即该公司陆续产生了一系列劳动争议案件,累计有30名员工分五批向济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提起仲裁申请要求补缴社保、支付劳动报酬等。由于企业经营未见好转,2021年3月,该企业剩余的190名员工也以公司无法保证其基本劳动权益为由,与单位沟通未果后,向济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要求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补发拖欠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带薪年休假工资等。

二、案件分析

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济宁市劳动争议调解协会受市仲裁院委托进行案前调解。协会首先查阅了相关仲裁案件卷宗,梳理了每个人的仲裁请求、企业的答辩意见、双方的证据等,认真阅读了庭审笔录,向承办案件的仲裁员当面了解情况。通过这些准备工作,基本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单位承诺过补缴老职工社保,但仅补缴了三两个月就因资金困难中断补缴。而且,控股股东又在企业附近开设第二家工厂,注册了新公司,老员工担心控股股东“金蝉脱壳”,所以提起仲裁。

三、调解情况

济宁市劳动争议调解协会调解员根据案件情况制定了计划,反复多次和劳动者代表以及企业负责人做工作。劳动者推举的代表是原副总经理,这个人在企业几十年,有威信有能力,比较公道,提起仲裁的动机是维护职工基本权益,并没有漫天要价,但即便这样,因为欠账太多,要求的总数额仍高达4000多万。企业现任董事长,也是哀怨重重,说是很理解职工的心情,但确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协会在与企业进行沟通的时候提出合理化建议:财务、法务要做深入调查核算,最大限度的预留可用资金;社保补缴费用较高,可先向有关部门申请缓交,以招商引资项目优势,申请社保部门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在向职工代表了解情况过程中,协会也是建议大家不要冲动,要依法理性维权,不要做过激的行为,相信我们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个案子虽然人员多,矛盾深,调解员靠上一遍遍做工作,把一个涉及190人的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终于纳入到法律解决的正常轨道上。随着调解的深入,案情的进展,190人又逐步分成了3类情况,都分别制定了调解协议,反复修改。这个案子建了一个专门文件夹,一共形成了40多个文档,光调解协议就保存了15个版本。最终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在市人社局、工商联、总工会、仲裁院、社保中心等部门支持下,该企业职工情绪逐步稳定,企业也寻找到新的合作方,引入了新的投资人,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四、启示思考

通过调解工作实践,调解成与不成,其实只隔着“再调一次”的距离。调解员要尊重劳动者,正视企业困难,用心用情,依法调解。对复杂的案子,调解组织首先要吃透案情,除了换位思考法、亲情疏导法、案例引导法等常用方法以外,复杂的案子,注意各种方式方法的使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